•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的意思是:礼仪上主要你来我往,是互相的,这几句话说白了就是人际关系问题,人在社会上总是互相联系的,自己尊重别人,别人自然也会尊重自己。但也不能让别人礼貌敬你,而你却觉得是自己应得。出自《礼记曲礼上》。“
    天天向丧 2023-3-7
    17 0
  • 传延意思是:传递延续的意思。延是一个汉字,本意是指展缓,推迟,引长,《礼记玉藻》、《礼记曲礼》和《礼记射义》等文献均有记载。悔相道之不察兮,延伫乎吾将反。兹物苟难停,吾寿安得延。动〉(1) 同本义 [stretch;extend;prolo
    清风月影 2023-3-7
    29 0
  • “人一能之己百之,人十能之己千之”意思是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,我反复一百次;别人十次就能做到的,我反复一千次。意谓人应以勤奋不懈的努力,以弥补天资之不足。【谚语出处】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:”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
    凝晨 2023-3-6
    41 0
  • 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,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,彻底搞懂,要慎重地思考,要明白地辨别,要切实地力行。出自《小戴礼记、小宋礼记》。典出:《礼记·中庸》:原文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有弗学
    品茗听雪 2023-3-6
    15 0
  • “笃行致远”的下半句是“不负芳华”,意思是树立远大目标,不辜负大好年华。“笃行致远”出自西汉戴圣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儒有博学而不穷,笃行而不倦。” “笃行致远”的意思 字面意思是:注重实践,知行合一,言行表里如一,善行而终才能到达成功的目标
    妖艳的兔子 2023-3-5
    13 0
  • 儒家“三礼”指的是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这三本书。《周礼》是“三礼”之首,是记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,《仪礼》主要是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,《礼记》则是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的书。 儒家“三礼”简介 “三礼”指《周礼》、《仪礼
    清风月影 2023-3-5
    22 0
  • 《虽有嘉肴》一文以“嘉肴”开篇,运用的是类比论证的办法。再美味的菜肴,如果不吃,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;同样的,如果不学习,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,虽然有好的道理,也不会知道它的好处;以此来阐明“教学相长”的道理,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。
    雪夜伤雨痕 2023-3-5
    19 0
  • “格物致知”出自儒家经典《大学》的开篇“大学之道”。《大学》出自《礼记》,是《礼记》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。《大学》主要论述了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思想。 《大学》的简介 《大学》出自《礼记》,原名《小戴礼记》,又名《小戴记》。宋代
    时光静好彼此安好 2023-3-5
    15 0
  • 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原为《礼记》中的两篇文章,后程颢、程颐兄弟把《大学》从《礼记》中抽出,编次章句,孔子后裔子思也将《中庸》专门成书。 《大学》简介 《大学》原是《小戴礼记》第四十二篇,经北宋程颢、程颐竭力尊崇,南宋朱熹又作《大学章句》,最
    时光静好彼此安好 2023-3-5
    21 0
  • 《虽有嘉肴》的翻译:即使有美味佳肴,如果不吃,就不知道它的味道是甘美的;即使有最好的道理,如果不去学习,就不知道它的好处。所以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,教导他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。知道自己不足之处,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;知道自己
    凌紫泪。紫嫣轻娆 2023-3-5
    11 0
  • 《虽有嘉肴》的翻译:即使有美味佳肴,如果不吃,就不知道它的味道是甘美的;即使有最好的道理,如果不去学习,就不知道它的好处。所以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,教导他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。知道自己不足之处,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;知道自己
    没心没肺能活百岁 2023-3-5
    18 0
  • 《虽有嘉肴》翻译为: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,不吃,就不知道它的味美。即使有最好的道理,不学,就不知道它的好处。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,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。知道不足,然后能自我反思。知道困惑,然后能自我勉励。《虽有嘉肴》出自《礼记》之中的《
    品茗听雪 2023-3-5
    27 0
  • 诗书礼易春秋分别指:1、“诗”指的是《诗经》;2、“书”指的是《尚书》;3、“礼”指的是《礼记》;4、“易”指的是《周易》;5、“春秋”指的是《春秋》。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统称为“五经”。《诗经》:《诗经》是我国
    凉辰梦瑾 2023-3-5
    39 0
  • 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的意思:学习要广泛涉猎,要学会针对性地提问请教,彻底搞懂,要学会慎重地思考,要形成清晰的判断力,要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。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。 博
    妆抹清风 2023-3-5
    18 0
  • 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,就应保持天天新,新了还要更新。也喻指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,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关键。这句话出自中国儒家经典《礼记·大学》。这句话还是商朝开国君主的座右铭,他在自己的
    浮世清欢 2023-3-5
    27 0
  • 我国古代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,13岁称豆蔻年华,15岁称及笄之年,16岁称碧玉年华,20岁称桃李年华。金钗之年的说法最早见于南朝梁•武帝所作的《河中之水歌》,诗曰,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大意是说,这些女子头上的钗饰非常多,脚下
    我会爆炸 2023-3-5
    29 0
  • 成童的年龄。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,成童;20岁时行冠礼,成年。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,即15至20岁。束发是古代年岁的别称。《大戴礼记保傅》:“束发而就大学,学大艺焉,履大节焉。”束,捆,结之意。古代男孩到了十五岁,要把原先的
    妆抹清风 2023-3-5
    45 0
  •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(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)。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(髫,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)。古人对年龄段的描写童年.古代,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,称总角.垂
    忽而白首 2023-3-5
    19 0
  • “七出三不去”是在唐朝时才正式出现的,但其中的内容则是源自汉朝,在《大戴礼记》中有所记载,当时叫做“七去”,又称作“七弃”。到了唐朝则把“七出三不去”正式被列入《唐律》之中。《大戴礼记》中记载的七去:不顺父母,为其逆德也;无子,为其绝世也;
    凝晨 2023-3-5
    41 0
  • 及笄[jí jī]是指女子满16周岁结发,用笄贯之,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。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,如“年已及笄”。出自《礼记·内则》“女子……十有六年而笄”。孩童其他年龄段古语:总角:幼年的儿童,头发上绾成小髻髻。《礼记·内则》“拂髻,总
    海风少女 2023-3-5
    38 0